登录 注册 退出 咨询电话:13805314440
首页 通告栏 国考 省考选调 事业单位 人才引进 军队文职 三支一扶 医疗卫生 教师招考 教师资格 招警 银行招考 国企招聘 社区工作
  • 招考信息
  • 历年试题
  • 考试攻略
  •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

    编辑: 发布时间:2025-09-17
    一、单项选择题。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,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,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。
    1

   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1分子果糖可以分解成2分子葡萄糖
    B、ATP、DNA和RNA的结构中都有腺嘌呤
    C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、保护及运载功能
    D、植物细胞吸收元素N用于合成脂肪、核酸以及蛋白质
    2

    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与氧气最终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,该过程伴随能量的产生(如图1),产生的能量促使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)的转运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(  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2)

    A、图1所示的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
    B、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)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
    C、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
    D、类囊体膜上可发生类似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)跨膜运输过程
    3

    荠菜的蒴果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,由两对等位基因(D、d和E、e)控制。下表是两组果实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,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(  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5)

    A、第①组中亲本卵圆形植株的基因型为DDee
    B、两组亲本杂交组合三角形植株的基因型相同
    C、第①组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6)三角形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/5
    D、第②组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6)三角形植株自交,子代三角形植株概率为3/4
    4

    图2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示意图,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8)

    A、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
    B、该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
    C、推测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
    D、该细胞分裂结束可直接形成2个精子
    5

    图3为四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示意图,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9)

    A、限制酶主要是从真核生物中提取的
    B、四种酶切割后都能够产生黏性末端
    C、HindⅢ和PstⅠ切割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
    D、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被EcoRⅠ切割后可重新连接
    6

    下列有关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环境因素与基因共同决定性状
    B、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
    C、基因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子代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
    D、碱基的种类、数目、排列顺序赋予了DNA分子的多样性
    7

    下列实验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是(  )。

    A、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鉴定
    B、观察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
    C、用龙胆紫溶液处理植物的根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
    D、卡尔文探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实验
    8

  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兴奋在体内反射弧中可以双向传导
    B、神经细胞外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0)的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
    C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出入细胞均不需要消耗ATP
    D、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
    9

    我国每年有几十万新生儿患有各种各样的遗传病,因此对遗传病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。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
    B、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遗传病
    C、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
    D、通过遗传咨询、产前诊断和干预等手段,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生
    10

    家族性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,图4为某家族有关该病的遗传系谱图,假设该病由基因A、a控制,推测基因型一定为Aa的是(  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1)

    A、2
    B、8
    C、7
    D、10
    11

    藻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。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,其根部附着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过量有机物供给浮萍吸收,保护水环境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浮萍和蓝细菌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
    B、浮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,属于分解者
    C、浮萍和蓝细菌都能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
    D、蓝细菌大量繁殖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
    12

  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,不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类囊体堆积成叶绿体基粒,有利于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2)的吸收
    B、DNA具有双螺旋结构,储存的遗传信息更稳定
    C、神经元细胞膜有许多突起,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
    D、部分内质网与核膜、细胞膜相连,有利于物质的传输
    13

   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,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该实验无法排除蛋白质是遗传物质
    B、32P标记组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含有放射性
    C、离心操作可把亲代噬菌体和子代噬菌体分开
    D、标记噬菌体要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MS培养基
    14

  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,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5所示,其中a~e表示生理过程,下列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3)

    A、a过程存在A与T的配对
    B、b过程需要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
    C、图中的mRNA与RNA(+)碱基序列相同
    D、通过a、c过程产生的RNA(+)序列可能与原RNA(+)不同
    15

  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地球上长期共存,形成了复杂的关系。例如导致小鼠患病的致病菌,能刺激分支丝状菌的增殖,并分泌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分支丝状菌是一种导致小鼠患病的致病菌
    B、白细胞介素和抗体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
    C、分支丝状菌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
    D、线粒体是分支丝状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
    16

    人体在出汗时会刺激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(  )。

    A、大量出汗可能会使血浆pH下降
    B、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
    C、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
    D、大量出汗是因为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
    17

    我国古代没有化肥,农民依靠“无废弃物农业”维持土地的生产力,其做法是收集废料,包括人畜粪便、枯枝落叶等,采用沤肥和堆肥等多种方式进行发酵,再施用到农田中。这种做法的优点不包括(  )。

    A、增加土壤透气性
    B、增加农田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2)浓度
    C、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
    D、促进农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
    18

   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,着丝粒断裂时,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,形成染色体桥(图6)。某二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,染色体桥在任意处断裂,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。不考虑其他变异,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5)

    A、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
    B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
    C、可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“染色体桥”结构
    D、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,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
    19

  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“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”中,要将每次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
    B、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”实验中,要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,再加入B液
    C、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”实验中,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
    D、“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”实验中,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
    20

    毒品是指可卡因等有害健康的物质。2008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》正式实施。有关毒品,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吸食可卡因等毒品会使人产生心理依赖
    B、从境外带回毒品卖给他人吸食属违法行为
    C、毒品的作用机理都是使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受阻
    D、向社会宣传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
    21

    生物进化的理论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淘汰旧学说、吸纳新观点。某教科书上写到……。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特性是(  )。

    A、主观性
    B、客观性
    C、暂定性
    D、稳定性
    22

    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(  )。

    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

    ②强化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

    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

    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

    A、①②③
    B、①②④
    C、①③④
    D、②③④
    23

    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包括a生命观念、b科学思维、c科学探究、d社会责任四个方面。某教师在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”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:

    ①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;

    ②收集恰当的生物和非生物材料,尝试制作生态瓶;

    ③通过对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,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,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维特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。

    下列有关对应关系,正确的是(  )。

    A、①—d,②—c,③—a、b
    B、①—a,②—c,③—b、d
    C、①—d,②—b,③—a、c
    D、①—a,②—d,③—c、d
    24

    A、缺
    B、缺
    C、缺
    D、缺
    25

    为了调查影响教师线上教学质量的因素,某教师设计了李克特五点量表。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(  )。

    A、为了保证调查的内容详实,尽可能多地设计量表题目
    B、为了方便取样,通过某“新手教师交流群”完成问卷采集
    C、先向教师分析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常见因素,再对其进行调查
    D、对于个别问卷中缺失的数据,统计时采用均值替代法进行补充
    二、简答题。请根据题目要求,进行简答。
    (一)

    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,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,从江心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区域(如图7),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6)

    26

    问题:

    (1)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。对C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,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。(6分)

    (2)A、B、C、D四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,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结构。影响该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__________。(6分)

    (3)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,写出该湿地的功能:__________(至少写两点)。(3分)

    (二)

    植物光合作用具有“光午休”现象,这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。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,其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7)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8)

    注:温室处理一,模拟自然条件的光照强度、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,控制湿度;温室处理二、温室处理三,模拟自然条件的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,控制温度和湿度。

    27

    问题:

    (1)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,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会与__________结合,这个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。(3分)

    (2)生态因素中,温度影响小麦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。(3分)

    (3)在6万勒克斯光照下,限制小麦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除温度外,还有__________(写出两点)。(3分)

    (4)温室种植时,为避免植物“光午休”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:①__________,②__________。(6分)

    三、分析题。请根据题目要求,进行简答。
    (三)

    材料:

    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”实验是“分子与细胞”模块中一个比较基础的验证性实验。查阅文献可以发现,许多教师在实验材料、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,且实验效果良好。

    (1)教材中实验材料选用苹果匀浆、梨匀浆,有的老师利用葡萄、白萝卜代替。

    (2)在实验方法上,将装有检测试剂的试管,放入盛有50~65°C温水的烧杯中加热约2min;有的老师选择使用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——本尼迪特试剂;而加热的方法就更多样了,电磁炉加热、80~90°C热水浴加热、将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等。

    28

    问题:

    (1)结合材料,分析该实验改进后的优点。(10分)

    (2)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。(10分)

    (四)

    材料:

    某教师在讲解基因表达时,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为:学生在学习第3章“基因的本质”后,对基因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浓厚的学习兴趣,而第4章“基因的表达”内容不仅抽象复杂,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,因此学生往往会陷入“学习时都懂,学习后不会”的状态,本节内容宜通过建模教学展现转录和翻译的步骤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,注意避免烦琐的讲解。

    该教师在教学中,利用细铁丝、卡纸、磁条、彩色磁片等物品制作教具,并和同学们共同利用该模型模拟了“遗传信息的翻译”过程,使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。

   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《高中生物》题(考生回忆版)(图19)

    29

    问题:

    (1)结合材料,分析该教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学情分析,还能从哪些方面进行学情分析?(10分)

    (2)结合材料,分析选择和制作直观教具应注意的要点。(10分)

    四、教学设计题。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
    (五)

    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》要求: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;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,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。某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关于“精子的形成过程”的部分内容如下:

    精子是在精巢中由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变形而来的。

    减数分裂Ⅰ开始不久,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。配对的两条染色体,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,一条来自父方,一条来自母方,叫作同源染色体。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,因此,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,叫作四分体。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,并交换相应的片段。随后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,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级,细胞质均等分裂,形成次级精母细胞。

    在这次分裂过程中,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,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,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。因此,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。

    30

    要求:

    (1)利用卡纸、剪刀等用具,设计开展“减数分裂Ⅰ”教学的剪贴画,并标注重要结构及过程。(10分)

    (2)利用上述剪贴画进行“精子的形成过程”教学过程的设计。(20分)

    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