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理念: 本计划遵循 “基础入门 → 模块精讲 → 刷题强化 → 全真冲刺” 的科学路径,强调“行测提速”与“申论动手”并重。
目标: 全面了解国考,建立知识框架,找准自身定位。
| 日 期 | 行测重点 | 申论重点 | 每日必做 |
| 10. 1 | 认知国考: 了解行测五大模块(常识、言语、数量、判断、资料)的题型、分值和考试形式。 | 认知国考: 了解申论试卷构成(注意事项、给定资料、作答要求),知道什么是归纳概括、综合分析、公文写作和大作文。 | 1. 做一套最新国考真题(不限时),只为了解题型,感受难度。 2. 分析试卷,用笔记本记录各模块初步感受(如“言语阅读慢”、“数量完全不懂”)。 |
| 10.2-10.5 | 系统扫盲: 使用入门教材或一套基础视频课,快速过一遍五大模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。不求深究,但求有印象。 | 系统扫盲: 学习申论小题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思路,知道“问什么答什么”,答案源于材料。了解大作文的基本结构(是什么-为什么-怎么办)。 | 1. 每天学习后,用思维导图梳理当天知识点。 2. 积累时政(看学习强国或人民日报APP)。 |
| 10.6-10.7 | 制定计划: 根据第一周的认知和模考情况,细化后续50天的每日学习任务。明确自己的优势模块和“硬骨头”模块。 | 制定计划: 确定申论素材积累来源(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),规划好每周练笔时间。 | 1. 完成一份详细的、可执行的个人化计划表。 2. 准备好错题本(电子或纸质)。 |
目标: 系统掌握每个模块的核心考点、解题技巧和方法。这是打地基的关键阶段。
每周时间表示例(可根据个人精力调整):
上午(3小时): 行测模块学习(听网课+做对应章节练习)
下午(3小时): 申论学习(听网课+动笔练习小题)
晚上(2小时): 复盘整理(整理错题、回顾笔记、积累素材)
| 周数 | 行测学习重点(循环进行) | 申论学习重点 |
| 第二周 | 资料分析 + 判断推理 - 资料:掌握常用公式(增长率、比重)、速算技巧。 - 判断:学习图形推理规律、逻辑判断公式。 | 归纳概括 + 综合分析 - 学习如何从材料中精准提炼要点。 - 每天动手写1-2道小题,对照答案修改。 |
| 第三周 | 言语理解 + 数量关系 - 言语:重点学习片段阅读的中心理解和逻辑填空的语境分析。 - 数量:攻克常考题型,如工程、行程、利润、排列组合。 | 提出对策 + 公文写作(应用文) - 学习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。 - 掌握常见公文(如通知、建议书、简报)的格式。 |
| 第四周 | 常识判断 + 模块复盘 - 常识:不系统复习,每日利用碎片时间积累时政、法律、科技热点。 - 复盘:对前两周的薄弱模块进行第二轮巩固。 | 大作文入门 - 学习审题立意、文章结构(五段三分)、开头结尾写法。 - 本周必须动手写第一篇大作文! |
目标: 从“会做”到“做对”,从“做对”到“快做”。核心是“刷题-总结-再刷题”。
| 学习模式 | 行测任务 | 申论任务 |
| 工作日 | 专项刷题: 每天针对1-2个模块进行大量练习(如今天主攻“资料分析”和“逻辑判断”各30题)。 目标: 提升准确率和速度,记录错题。 | 小题精练: 每天练习2-3道申论小题,严格限时(如15-20分钟一题)。 目标: 熟练运用答题方法,确保要点齐全。 |
| 周末 | 模拟考试: 周六上午9:00-11:00,严格按考试时间进行行测模考。 下午: 深入分析试卷,搞懂每一道错题和不确定的题。 | 模拟考试: 周日下午14:00-17:00,进行申论模考。 晚上: 分析答案,对比自己的差距,重写得分低的小题或作文提纲。 |
此阶段关键: 行测要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,建议从头往后做题不要跳序,申论要开始练习在格子上工整书写。
关键点2:按照选岗六步法,完成报名选岗信息审查
目标: 模拟真实考场环境,保持手感,调整心态,查漏补缺。
| 时间 | 学习任务 | 细节要求 |
| 最后两周 | 真题套卷演练: 每天上午行测,下午申论,完全模拟考试时间和流程(涂答题卡、用答题纸)。 | 使用近5-7年的国考真题。做完不是目的,吃透才是关键。 |
| 核心工作 | 错题本复盘: 反复看错题本,尤其是高频错题类型,进行最后一次巩固。 | 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在考场上再犯。 |
| 考前一周 | 回归基础: 不再做新题、难题。快速回顾各模块的笔记、公式、思维导图。 | 保持记忆热度,增强信心。 |
| 申论重点 | 素材梳理与预测: 整理已积累的时政热点、优秀范文开头结尾、金句。对当年社会热点进行押题预测练习。 | 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库。 |
| 考前三天 | 调整作息: 按照考试时间调整生物钟。准备好考试用品(准考证、身份证、手表、笔等)。 | 心态放松,相信自己55天的努力。 |
行测核心: 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。资料分析是生命线,判断推理是压舱石,数量关系是突破口。学会取舍,不会的题果断跳过。
申论核心: “动手写是唯一的捷径”。严禁只看不写。答案就在材料里,学会用材料的语言做归纳和提炼。
健康管理: 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,每周进行适度体育锻炼(如慢跑),劳逸结合才能坚持到底。
心态建设: 55天冲刺压力巨大,允许自己有状态波动,但不要轻易放弃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