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基础知识(公基)和国企特色知识是笔试中范围最广、记忆量最大、最考验日常积累的模块。它没有捷径,但有重点、有方法。本章将为你系统梳理高频考点与高效记忆方法,助你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,实现精准、高效的备考。
公基内容庞杂,必须 “抓大放小” ,聚焦最高频的得分点。
1. 时政热点(重中之重,必考!)
考察时间范围:通常为考前半年到一年内的国内外重大事件。
核心关注点:
重要会议: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/三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全国两会(政府工作报告) 的核心内容、关键词、新提法。
政策文件:国家重大战略规划(如“十四五”规划)、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订。
科技成就:航天工程(神舟、天问、嫦娥)、深海探测、大科学装置等。
经济数据:GDP增速、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、PPI(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公布值。
备考方法:
日常积累:关注 “新华社”、“人民日报”、“新闻联播” 等权威媒体。
专题梳理:使用 “半月谈”、“学习强国” APP的时政专题进行系统学习。
考前突击:购买市面上的时政小册子,进行考前高强度记忆。
2. 马克思主义哲学
高频考点:
唯物论:物质与意识的关系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。
辩证法:两大特征(联系、发展)、三大规律(对立统一、质量互变、否定之否定)。
认识论:实践与认识的关系、真理的特征。
备考方法:理解基础上记忆,能运用原理解释现实问题。
3. 党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
高频考点:
重要会议:中共一大、遵义会议、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的历史意义。
党的建设:党的宗旨、执政理念、全面从严治党等。
新思想: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(如“十个明确”、“十四个坚持”)。
备考方法:时间轴+关键词记忆法,梳理党史脉络,背诵核心论断。
4. 法律常识
高频考点:
宪法: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、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。
民法典:民事行为能力、合同、侵权责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款。
其他法律:《公务员法》、《劳动法》、《安全生产法》 等的基本原则。
备考方法:结合案例理解,无需深究法条,掌握基本概念和原则即可。
5. 经济学常识
高频考点:宏观经济政策(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)、基本经济术语(GDP、GNP、通货膨胀、失业率)、市场经济基本规律。
备考方法:与时政中的经济热点结合学习。
6. 公文写作
高频考点:公文的格式(标题、发文字号、主送机关、正文、落款)、常用文种(通知、报告、请示、函)的适用场景。
备考方法:背诵格式模板,多看几篇范文。
这部分是纯记忆内容,投入产出比极高,必须力争满分。
1. 报考企业信息(精准记忆)
企业概况:成立时间、发展历程、企业性质(央企/省属/市属)、总部地点。
企业文化:企业使命、愿景、核心价值观、企业精神、品牌理念、LOGO含义。
发展战略:近期战略目标、重点发展方向(如数字化转型、绿色发展)。
荣誉成就:获得的重大奖项、行业排名、重大项目突破。
主要领导:董事长、总经理姓名(有时会考)。
主营业务:主要产品、服务、核心业务板块。
2. 行业常识(拓展了解)
了解报考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术语、行业趋势、国家相关政策。
例如:报考国家电网,需了解“特高压”、“智能电网”、“新能源消纳”等;报考中国移动,需了解“5G”、“物联网”、“数字经济”等。
1. 构建知识框架
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政治、经济、法律等模块的知识体系,避免碎片化记忆。
2. 口诀记忆法
将复杂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。
例如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(国家层面);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(社会层面);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(公民层面)”。
3. 关联记忆法
将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关联起来记忆。
例如:看到“央行降准”的新闻,立即联想到这是“宽松的货币政策”,属于“宏观调控”的经济学范畴。
4. 数字记忆法
重点记忆一些关键数字和日期。
例如:党的二十大召开时间、GDP增速目标、重要法律的实施日期等。
5. 碎片化学习
利用APP、公众号每日推送,利用零碎时间积累时政和常识。
6. 考前冲刺
考前一周,集中背诵时政小册子和自己整理的企业文化、党史等高频考点。
总结:
公基和国企特色知识的复习是一场 “广度战” 和 “记忆战” 。取胜的关键在于:抓大放小(主攻时政、党史、企业文化)、巧用方法(框架+口诀+关联记忆)、持续积累(日常+冲刺) 。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技巧性的记忆,你一定能攻克这个模块,为笔试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