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分析题是面试中的常青树,考察逻辑思维和深度。在人才引进中,答好它的秘诀在于:与报考地的市情紧密结合,展现“主人翁”意识。
这是一个万能框架,能保证你的回答有逻辑、不跑题。
是什么(提观点):开门见山,直接点明你对这个现象/政策/名言的本质看法。
为什么(重分析):分析其产生的原因、带来的积极意义或存在的潜在问题。这是展现思维深度的部分。
怎么办(抓落实):提出具体、可行的对策或建议。这是将题目与报考地联系的关键所在!
例题:请谈谈你对“优化营商环境”的看法。
【平庸答法】(假大空):
“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要(是什么)。它有利于企业发展,能吸引投资(为什么)。我们要简化审批流程,做好政务服务(怎么办)。”
点评:正确但无用,所有考生都会说,无法留下印象。
【高分答法】(紧扣本地):
是什么:“各位考官,我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‘栽梧桐,引凤凰’的革命,其核心在于通过政府自我革命,换来市场的活力与效率。”
为什么:“尤其对于我市这样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城市来说,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吸引高端项目、集聚创新人才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‘金字招牌’。”
怎么办:“结合我市实际,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发力:一是**对标先进**,学习深圳‘秒批’、杭州‘最多跑一次’经验,在我市市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‘一窗受理’综合服务;二是**聚焦痛点**,针对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搭建政府主导的银企对接融资平台;三是**强化监督**,设立‘营商环境投诉举报’直通车小程序,由纪委监委牵头,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‘零容忍’。”
精读地方政府工作报告:摘抄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、战略名称(如“数字赋能行动”)、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名称。
关注本地政务新媒体:了解政府当前正在推行的具体政策和活动(如“企业家沙龙”、“人才服务月”)。
做个有心人:平时多观察思考本地在城市治理、民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可改进之处,并将其转化为你“怎么办”的素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