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注册 退出 咨询电话:13805314440
首页 通告栏 国考 省考选调 事业单位 人才引进 军队文职 三支一扶 医疗卫生 教师招考 教师资格 招警 银行招考 国企招聘 社区工作
  • 招考信息
  • 历年试题
  • 考试攻略
  • <综合知识>高分攻略:聚焦时政、法律、公文写作与省情市情

    编辑:HAO 发布时间:2025-09-24

    《综合知识》(或称《公共基础知识》)是三支一扶笔试的绝对核心,其特点是“内容广、知识点碎、提分快”。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,是攻克这门科目的关键。

    一、科目特点与命题趋势

    • 内容构成:主要涵盖政治、法律、时事、公文、省情、农业农村知识、人文科技等。

    • 题型:以单项选择题、多项选择题、判断题为主,部分省份可能有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。

    • 命题趋势:越来越注重对时政热点、新出台法律及本省发展战略的考查,与基层工作实际结合紧密。

    二、核心模块高分突破策略

    1. 时事政治(必考焦点,占比高)

    • 考查范围:考前近一年(尤其考前6个月)的国内外重大事件、重要会议、国家政策文件、领导人讲话精神等。

    • 复习重点

      • 重要会议: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、全国“两会”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。

      • 政策文件:年度“中央一号文件”(必考)、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中相关内容、乡村振兴相关重要意见。

      • 科技成就:重大航天工程、深海探测、科技成果奖等。

    • 学习方法

      • 日常积累:关注“新华社”、“人民日报”、“央视新闻”等官方公众号,利用碎片时间阅读。

      • 专题梳理:购买或自行整理月度时政汇总专题热点讲义,进行集中记忆。

      • 刷题巩固:大量练习时政专项题目,对高频考点进行强化。

    2. 法律基础(重点明确,常考常新)

    • 考查范围宪法、民法典、行政法是永恒的重点。近年来,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、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等与“三农”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考查比重增加。

    • 复习重点

      • 宪法: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、国家机构。

      • 民法典:民事行为能力、合同、物权、侵权责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款。

      • 行政法: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。

    • 学习方法

      • 理解为主:法律切忌死记硬背。通过案例理解法条的含义和应用场景。

      • 对比记忆:对相似概念进行对比,如“行政复议 vs 行政诉讼”、“行政处罚 vs 行政强制”。

      • 抓新修法条:重点关注新修订或新颁布的法律内容。

    3. 公文写作(格式为王,容易拿分)

    • 考查范围:党政机关公文格式(中办、国办2012年印发的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中规定的15种公文)。

    • 复习重点

      • 文种辨析:掌握常见公文(如通知、通报、报告、请示、函、纪要)的适用场景和区别。

      • 格式要素:严格掌握公文版头、主体、版记各部分的要素和格式要求(如发文字号、标题、主送机关、成文日期、印章等)。

      • 行文规则:上行文、下行文、平行文的区别。

    • 学习方法

      • 抄写范文:找几份标准的公文范文进行临摹,直观感受格式。

      • 默写格式:能够默画出公文的整体版式,记住各个要素的位置。

      • 真题演练:多做公文改错题和格式选择题。

    4. 省情市情(本土特色,提分利器)

    • 考查范围:本省的行政区划、地理特征、历史文化、人口民族、经济发展战略、重大民生工程等。

    • 复习重点

      • 本省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:特别是关于区域发展、产业布局、乡村振兴的内容。

      • 本省政府工作报告:当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上年的成就。

      • 本省特色:如旅游资源、文化遗产、特产经济等。

    • 学习方法

      • 官网查询:访问本省人民政府官网,查找“省情概况”和“政府工作报告”。

      • 专题整理:将重要数据、重大项目和“之最”(如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)等知识点整理成文档。

      • 地图辅助:结合地图记忆本省的地市分布、山脉河流、交通干线。

    三、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

    • 构建知识体系:使用思维导图,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,形成模块记忆。

    • 题海战术+错题本:大量刷题是必须的。更重要的是整理错题本,定期回顾,找出知识盲区。

    • 抓大放小:优先保证时政、法律、公文、省情等高分值模块的掌握,再去覆盖人文科技等范围广、分值低的模块。

    • 客观题技巧:善用排除法、联想法和第一感觉法。对于不确定的多选题,宁缺毋滥。


    加载中~